血压不一定随着年龄“长”

作者:周北凡 时间:2009-06-03
分享到:

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总会出毛病,或者认为心血管病有遗传倾向,因此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病的人必定会得心血管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有些与世隔绝的人群,如太平洋中某些小岛上的居民和我国西南深山区的彝族农民,他们的平均血压很低,且不随年龄而上升,在这些人群中很少见高血压和其它心血管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也并非人人都得心血管病。常见的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逐渐形成的不良生活方式而引起的疾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可能有某些遗传缺陷,但这种缺陷好比是炮弹,环境因素有如扳机,二者结合起来,炮弹才能发出和爆炸,遗传因素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常见的心血管病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哪些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的发病有关呢?在中国人群中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在西方人群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先从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谈起。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这在中国和西方人群中并没有不同,但研究证明,中国人群的膳食不但高盐(8~20/日),而且盐对血压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这可能和我国膳食中缺少钾、钙、优质蛋白质等对血压有保护作用的成分有关。因此高盐、低钾、低钙、少优质蛋白质的膳食是我国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比例尚低于西方国家,但研究证明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每增加3,四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概率增加50%。超重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近10年来我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呈增高趋势。我国人群饮酒率也在增加,与发病因素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增高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每增高毫米汞柱,9年内得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的概率约增加25%,得脑卒中的危险概率约增加50%,其作用强度也大于西方人群。吸烟是我国心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发病因素,吸烟比不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高约2倍,脑血栓的危险增加约一倍。血清胆固醇增高会增加冠心病和脑血栓的发病,而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又和膳食中的饱和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预防心血管病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

预防心血管病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合理的膳食。限制膳食中的食盐,每个成人每天平均不超过5克。少吃肥肉、动物油及动物内脏,适当吃鱼、豆类及其制品。水果蔬菜每天吃400克以上,尤其是深绿色及红黄色的菜蔬。主食以谷类为主,多吃杂粮。每天饮鲜牛奶半斤,但不吃奶油等奶制品。鸡蛋每天不超过一个。增加体力活动。每天保持体力活动半小时以上,如快步走、慢跑、做体操等,能游泳、球类运动等则更好,运动贵在坚持。如已超重或肥胖,还应适当控制进食量(尤其是脂肪、糖类和主食量)。绝对不吸烟。不饮或少饮酒(每天不超过白酒一两)。对社会和工作压力及心理紧张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松弛,达到心理平衡。?

已经发现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升高,或超重肥胖者,或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病者,男性中年以后,女性绝经期以后,更应强调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发病,不能简单地求助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