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讲,“疝”是人体脏器或组织离开了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的缺损、裂隙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包块。儿童“疝”的内容物多为小肠,小肠内含气量多,故称疝气。儿童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发病率接近5%。其中,80%的患儿表现为单侧疝。本病的致病基础为鞘状突闭合不全,腹腔内脏器(小肠、网膜、卵巢、盲肠、阑尾等)经没有闭合的鞘状突疝出就会导致疝气。
一般情况下,疝气通过病史和查体即可明确诊断。如果孩子突然出现腹股沟区包块,且多在哭闹、排便、咳嗽、剧烈活动后出现,安静平卧后自行消失,就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得了疝气。疝气可间断发作,男孩疝内容物可下降进入阴囊,所以有些家长会因孩子两侧阴囊大小不一来就诊。女孩多发生在腹股沟或大阴唇区域,可反复出现包块。在新生儿或婴儿中,常见的疝内容物为卵巢。
那么,腹股沟区或阴囊内的包块一定是疝气吗?不一定。儿童腹股沟区的肿物可能是疝、鞘膜积液、淋巴结等。阴囊内的包块还应注意同睾丸扭转、睾丸炎、睾丸肿瘤等进行鉴别。
鞘膜积液多表现为阴囊内的无痛性包块,有时也可仅见于腹股沟区,不进入阴囊,下午比早晨更明显,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睾丸扭转、睾丸炎常有患侧阴囊的突发疼痛、肿胀,这种情况下需急诊就医。睾丸肿瘤一般表现为阴囊内的无痛性包块,与鞘膜积液不易鉴别,需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不少家长关心孩子得的是单侧疝还是双侧疝。相对来说,年龄较小的患儿发生双侧疝的风险更高,1岁以内婴儿可高达50%。现阶段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即可观察对侧情况,进而明确孩子患的是否为双侧疝气。
疝内容物卡在疝环处不能自行回复,即为嵌顿。这种情况下,患儿需急诊就医。若嵌顿时间过长,可导致疝内容物或周围组织器官血运障碍,进而导致器官坏死。有些患儿初次发病即为嵌顿疝。当腹股沟斜疝出现嵌顿时,患儿可表现出肠梗阻症状,包括呕吐、腹痛、腹胀等,查体可发现腹股沟区的肿物,触之患儿感觉疼痛,安静平卧后不能自行还纳入腹腔。婴幼儿发生嵌顿疝的概率为6%~18%,但新生儿可高达30%。
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仅能用哭闹来表达不适,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区有无包块,尤其是已确诊为疝气的孩子,家长在为其更换尿布时要多留意包块情况,如局部有无触痛、红肿等。
嵌顿疝该如何处理呢?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嵌顿疝首选手法复位,可镇静后由医生完成。有时,垫高臀部也可使嵌顿疝自行复位。复位后再次嵌顿的概率为15%。如果不能复位,则应选择急诊手术治疗。
6月龄内的婴儿患疝气,有自愈的可能,6月龄以上的患儿一般不能自愈。要强调的是,有部分家长惧怕手术,想通过戴疝气带、局部外敷中药、注射硬化剂或穿刺抽液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非但不能治愈疾病,还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增加手术难度。
因此,腹股沟斜疝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应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防止嵌顿。6月龄以上的孩子若发现疝气,应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是在腹股沟区取2~3厘米的横切口,在内环口水平分离疝囊后结扎并离断远端疝囊。腹腔镜手术一般经脐部取5毫米切口,置入腹腔镜,可观察双侧内环口,结扎内环口时需穿刺针经腹膜外带线。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都无明显差异。
目前,临床上的疝气手术以腹腔镜为主。腹腔镜手术的优点为切口美观、术后疼痛减轻,术中可清晰观察精索的结构,这使得手术更安全。同时,腹腔镜手术可以观察对侧有无鞘状突未闭,以避免二次手术和麻醉。
此外,腹腔镜也有利于诊断其他类型的疝,包括直疝、股疝等。对于复发疝,腹腔镜手术有利于发现复发原因。对于嵌顿疝,则更有利于复位并评估肠管活性。腹腔镜的缺点为腹腔内操作,而开放手术为腹膜外入路,因此对腹腔无影响。
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患儿术前应空腹6~8小时,排空膀胱,予开塞露排便,从而增大腹腔空间,便于手术操作。
孩子做疝气手术一般都需要接受全麻,这是因为手术要求孩子保持完全的制动,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副损伤。家长朋友可能会担心麻醉对孩子的身体伤害,但已有研究表明,现代麻醉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
儿童疝气接受手术后治愈率较高,但任何手术都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开刀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疝气,复发的概率都很低,为3%左右。若复发,可再次手术。
术后1周伤口愈合后,孩子就可以正常生活和上学。术后3月内,孩子应避免剧烈运动,包括骑车、游泳、舞蹈、武术、蹦床等,以防因腹压增高导致疝气复发。
孩子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腹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心肺功能异常,以及术前检查提示感染、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异常、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
出现上述情况,应到内科专科门诊就诊。待患儿症状消失、明确无手术禁忌后,方可手术。